影响压滤机脱水后污泥含水率的因素主要包括进泥含水率、回收率、成饼率、污泥处理能力、进泥浓度、絮凝效果、滤布状态、滤带张力、滤带冲洗水压力、滤带带速以及PAM选型等。
1、进泥含水率:进泥含水率直接影响脱水成本和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。进泥含水率应控制在95%-96%之间,而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理想控制在70%-78%之间。
2、回收率:脱水后污泥的固体总量与脱水前污泥的固体总量之比,一般应在95%-96%左右。
3、成饼率:要求成饼率应满足90%以上,以确保脱水效果。
4、污泥处理能力:指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干物质的质量,运行中应根据泥质情况、药剂的絮凝情况以及机械的运行调整情况加以调整,以达到或超过额定的处理能力。
5、进泥浓度:污泥浓度低于1%时,直接机械污泥脱水效果不理想,且絮凝剂需求增加。浓度低的污泥进入压滤机可能导致漏泥,压不出泥,处理效率低。
6、絮凝效果:如果加药量不足,调质效果不佳,污泥中的毛细水不能转化成游离水在重力区被脱去,导致脱水效果不佳;如果加药量太大,会增加处理成本,并且由于污泥粘性增大,易造成滤带被堵塞。
7、滤布状态:滤布老化或堵塞会影响滤水的性能,导致泥饼含水率偏高。
8、滤带张力:滤带张力不足会影响污泥的脱水效果,适当调整滤带张力可以增加出泥成饼率。
9、滤带冲洗水压力:滤带冲洗水压力不足或过高都可能导致滤水受阻,影响脱水效果。
10、PAM选型:PAM(聚丙烯酰胺)的选型不当会影响压泥效果,应针对水质选择用量少、絮凝效果好的PAM。
这些因素相互关联,共同影响压滤机的脱水效果和最终污泥的含水率。通过优化这些因素,可以有效降低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,提高处理效率和经济性。